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诗经》作为儒家六经之首,它在传统中国被诉诸社会教化的过程,也是诗义在解释中不断被赋子公共性的过程。这种公共性的获得既立足于诗教在早期中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又建基于诗作为阐释对象的意义开放性,同时也不缺乏政治、文化等因素对诗义的过度引申和时代性意图的强制性植入。甚而言之,诗教在中国传统教化中获得公共性的过程,就是一系列阐释学先见不断对《诗经》文本进行意义重组和再造的过程。
推荐文章
基督教赞美诗在中国近代的足迹和意义(1840~1919年)
基督教
赞美诗
民族音乐
足迹
意义
中国传统元素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设计联姻
传统元素
公共设施
设计运用
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现代价值阐释
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思想
西方管理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传统诗教如何达至公共阐释
来源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诗义 诗教 社会教化 《诗经》 阐释学 公共阐释 传统教化 历史背景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成纪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83 113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诗义
诗教
社会教化
《诗经》
阐释学
公共阐释
传统教化
历史背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11-4116/C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2-465
出版文献量(篇)
50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