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利用NCEP资料、MICAPS常规性观测资料以及天气学原理,分析本次邯郸连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造成此次连阴雨的为持续的短波槽活动,配合低层切变线和副高位置变化是造成连阴雨的原因,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使得横槽转竖减缓,横槽分裂的短波槽持续与副高外围暖湿空气交汇,横槽转竖对于连阴雨的结束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学者也对此做了研究,孙兆渤等人认为500hPa高度场上,东亚大槽槽后偏北气流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引导南方暖空气北上,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交汇,易形成连阴雨天气[1];方建刚等认为,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的环流条件为500hPa欧亚环流形势相对稳定[2].
推荐文章
山西北中部一次秋季连阴雨过程分析
秋季连阴雨
降水特征
西风急流
大气环流
物理量场
山西北部一次罕见的秋季连阴雨诊断分析
秋季连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场特征
2011年鲁中山区一次秋季连阴雨天气成因分析
秋季连阴雨
大尺度环流
天气尺度系统
我国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特征
秋季连阴雨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邯郸市一次秋季连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环境与发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连阴雨 副热带高压 横槽转竖 邯郸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监测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140
页数 2页 分类号 X16
字数 14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12.07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凯凯 1 0 0.0 0.0
2 张治齐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连阴雨
副热带高压
横槽转竖
邯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发展
月刊
1007-0370
15-1369/X
16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路72号园艺所院内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66
总下载数(次)
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