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妊娠期妇女血液学变化及对生产的影响,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对象为院外会诊临产妇女13例,对其年龄、妊娠次数、妊娠期产检情况、围产期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变化和临床出血表现进行分析,依据我国2017 DIC诊断积分系统专家共识,判断孕产妇DIC发生的风险,多科协作诊疗.结果 13例孕妇年龄在19岁~42岁,初胎妊娠3人、二胎以上者10人,产前一月内方进行产检者4人;13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到三系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10人,白细胞增高4例、减少1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贫血+血小板减少10例,单纯血小板减少1例;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3例,缺铁性贫血3例,血小板减少症3例,混合性营养性贫血2例,再障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各1例.治疗:6例患者被诊断DIC,主要给予替代治疗,即补充凝血因子,2例输注血小板,2例注射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恢复后,立即手术.结论 妊娠期的"生理性贫血、稀释性血小板降低以及某些凝血因子生理性增加"导致高凝状态,在围产期血液学的变化更需严密监测,致命性并发症DIC尤其为临床重视,专科医师要具备严重并发症预警意识,多学科的联合诊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