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凉泻针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肝经邵热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主穴选取攒竹、丝竹空、太阳、风池;配穴选取行间、太冲、阳陵泉,治疗组主穴得气后用凉泻针法,对照组主穴得气后用捻转泻法.两组均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d.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眼部症状积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积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眼部症状积分及角膜染色积分与均显著降低(P<0.01),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泻针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凉泻针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凉泻针法 肝经郁热型 干眼症 临床观察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67-3869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耀东 75 413 12.0 17.0
2 马雪娇 15 25 3.0 4.0
3 赵成珍 14 25 3.0 4.0
4 张国晓 15 2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5)
共引文献  (78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凉泻针法
肝经郁热型
干眼症
临床观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