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传统伦理思维建构在“家一国一天下”往返互推模式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依赖这个互推结构确定自己的存在身份和意义。《大学》中提出的“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自修路向,因为家、国、天下的紧密关系而具有内在的合理性。近代以来,民族国家的概念传人中国,打破了传统的天下观念,扭转了对国的认识,掀起了对家的批判。这既造成身与家、家与国、国与天下勾连的断裂,也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自修路向,造成确定自我人生价值的困难。为此,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以梁启超、胡适、陈独秀为代表)提出了两条路径: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前者通过个人的公民(国民)身份而确定自我人生意义的获得,后者则试图超越家国、通过人类社会之一员的身份而确定个人人生意义的获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纠缠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国家主义 人生意义 中国传统伦理 思维建构 《大学》 家与国 人生价值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1-201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清香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5 89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世界主义
国家主义
人生意义
中国传统伦理
思维建构
《大学》
家与国
人生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双月刊
1000-4246
31-1889/C
上海桂林路100号
4-387
出版文献量(篇)
4766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