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常规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还有对相关程序的收集, 在经典数学模型的分析下, 对2013年6月下旬的高原低涡切变造成的强降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践证明, 其分析结果主要为: 强降水落区发生在副高边缘西北侧和低涡切变移动方向的右前方.通过热力成像图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在峰值切线上, 其动力热力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较为特殊, 其蜗度分布层较浅, 在500hPa附近较为密集, 其中心强度较弱, 最中心部位的压力值大概在1X10-5S-1, 同时, 从涡度图像上能够清晰的看出在高原上通过宽阔的负涡区 (400hPa的位置大概在-1. 2X10-5S-1); 其周围的符合强度也相对较弱, 在符合地区存在有较厚的辐射层, 而在冷空气部分的侵入下, 该地区的垂直奉献加剧了当地的大气层的不稳定行, 为降雨提供了极好的先决条件.
推荐文章
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原切变线
高原低涡
切变
变形
相互作用
低涡切变暴雨环流特征及物理量特征分析
区域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统计平均值
高原横切变线与高原低涡关系的初步研究
高原切变线
扰动不稳定
高原低涡
水汽辐合
非平衡项
一次高原低涡与高原切变线演变过程与机理分析
高原低涡
高原切变线
演变过程
机理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原低涡切变类的降水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农业与技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强降水 高原低涡切变 动力热力特征
年,卷(期) 2019,(8) 所属期刊栏目 气象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150
页数 2页 分类号 S16
字数 14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754/j.nyyjs.2019043007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强降水
高原低涡切变
动力热力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与技术
半月刊
1671-962X
22-1159/S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
88275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47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528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