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咬肌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对比,探讨其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率.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咬肌腮腺区包块进行探测,分析4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咬肌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显示包膜、大小、形态、边界、位置、后方回声、内部回声特点、与腮腺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 肿块均为位于咬肌区或腮腺内,超声声像图大致分为3型:①蜂窝状多囊性肿块;②高回声光带分隔成较细小网格状肿块;③实质性低回声肿块.结论 根据咬肌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特征性超声声像图,发现其病理构成不同组成成分,分类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
推荐文章
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
直结肠
诊断
治疗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的征象分析
血管瘤
T1WI
T2WI
SWI?中枢神经系统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附78例报告)
平阳霉素
海绵状血管瘤
瘤体内注射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瘤
超声检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咬肌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超声影像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来源期刊 智慧健康 学科
关键词 咬肌腮腺区 海绵状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病理
年,卷(期) 2019,(36) 所属期刊栏目 数字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335/j.cnki.2096-1219.2019.3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修娟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超声科 7 20 2.0 4.0
2 张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 27 110 7.0 10.0
3 王铁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影像科 50 234 8.0 12.0
4 陈桂芹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超声科 4 11 1.0 3.0
5 尤佳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超声科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咬肌腮腺区
海绵状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病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智慧健康
旬刊
2096-1219
10-1365/TN
16开
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路35号
82-622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83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