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汉代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指出,将外感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症候群,予以综合性的整理与分析,归纳病症的病变位置,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进而可将其划分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的六经病,其理论在提出后对指导中医学的临床辨证论治发挥着重要作用.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根本,而六经辨证则可称之为中医辩证的灵魂,是在阴阳辨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化与深入.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中医辨证体系之间联系密切,但不同体系均能以六经辨证进行解释与替代,但六经辨证体系却不能反过来被其他辨证体系所解释与替代,表明六经辨证在中医辨证体系中处于关键的位置[1].本文针对六经辨证与时间和经络循行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六经辨证在临床疑难杂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探讨如下.
推荐文章
孙六合教授针灸治疗疑难杂症经验
疑难杂症
名医经验
孙六合
四逆汤治疗疑难杂症临床探讨
四逆汤
脉微细
但欲寐
三阴伏寒
《伤寒论》六经辨证与肾性水肿
《伤寒论》
六经辨证
肾性水肿
经方
临床运用六经辨证的体会
六经辨证
过敏性鼻炎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
小儿夏季热
少阴病戴阳证
《伤寒论》
张仲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经辨证与时间及经络循行关系在临床疑难杂症应用中的速效探讨
来源期刊 健康必读 学科
关键词 六经辨证 时间医学 经络循行 临床实战
年,卷(期) 2019,(35)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19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青松 1 0 0.0 0.0
2 乔华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经辨证
时间医学
经络循行
临床实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健康必读
旬刊
1672-3783
43-1386/R
大16开
长沙市马王堆南路80号
42-119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813
总下载数(次)
59
总被引数(次)
1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