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脾胃病在中医领域中包括了消化系统和一部分的运动、泌尿、免疫等系统功能.脾与胃相表里,分属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脉.脾胃以膜相连,更虚更实,互相传变,又有其密切的联系.因此,临症之机,必须依据脾胃的脏腑机能特点,而注重药物的配伍使用.早在《神农本经名例》中就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杀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无合用也."又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内经》讲得更具体,谓药有酸、苦、辛、咸、甘、淡.辛甘相合,可以发散,酸苦相合,能涌能泻,味淡渗泄,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刘完素发挥说:"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岂有穷哉!"总之,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开始,就在中药配伍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虚实补泻,脏腑标本,归脏归经,引经报使等.能把数百种药物组织起来,分类归纳,突出重点,使施药者能够纲举目张,把握全局,指导临床,特别是配伍运用,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药物的功用,增进治疗效果,这是中医中药的重要特点之一,称之为以法统药.
推荐文章
风药在脾胃病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分析
风药
脾胃病治法
中药配伍
中医内科脾胃病身心治疗的观察分析
中医脾胃病
身心治疗
观察分析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半夏泻心汤
脾胃病
中医病机
生理
病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药物配伍使用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保健营养 学科
关键词 中医治疗脾胃病 药物配伍 使用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484.2019.05.39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峰 内蒙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脾胃科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治疗脾胃病
药物配伍
使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保健营养
旬刊
1004-7484
14-1172/R
大16开
北京市100084-60信箱
82-911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138
总下载数(次)
88
总被引数(次)
438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