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脾胃病在中医领域中包括了消化系统和一部分的运动、泌尿、免疫等系统功能.脾与胃相表里,分属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脉.脾胃以膜相连,更虚更实,互相传变,又有其密切的联系.因此,临症之机,必须依据脾胃的脏腑机能特点,而注重药物的配伍使用.早在《神农本经名例》中就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杀者,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无合用也."又云:"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内经》讲得更具体,谓药有酸、苦、辛、咸、甘、淡.辛甘相合,可以发散,酸苦相合,能涌能泻,味淡渗泄,各随五脏之病,而制药性之品味.刘完素发挥说:"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岂有穷哉!"总之,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开始,就在中药配伍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虚实补泻,脏腑标本,归脏归经,引经报使等.能把数百种药物组织起来,分类归纳,突出重点,使施药者能够纲举目张,把握全局,指导临床,特别是配伍运用,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药物的功用,增进治疗效果,这是中医中药的重要特点之一,称之为以法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