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及转归过程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例患儿(合计13只眼),男患儿5例(9只眼),女患儿2例(4只眼),根据诊断标准均确诊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胎龄范围28-32周,平均出生胎龄(30.57±1.70)周,治疗时矫正胎龄范围33-37周(生后4-6周),平均矫正胎龄(35.14±1.07)周(平均生后4.57±0.76周),出生体量1050-2020g,平均(1510.00±396.88)g,病变分区为1区和2区,分期为2期(+)、3期及3期(+),且达到治疗标准的阈值前期Ⅰ型及阈值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定期复查,记录注射后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的眼底情况.并对plus病变转归时间,病变分区由2区、1区转归至3区时间,病变分期由3期、2期转归至1期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病变转归过程.在这12周内对病情复杂或出现反复进展的患儿相应的增加复查频次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治疗后11只眼(85%)单次注射治疗后病情即逐渐转归,2只眼(15%)出现病情反复,经再次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后得以转归.病变分区及分期转归情况统计,排除两次注射治疗的2只患眼,plus病变平均转归时间(1.29±0.45)周,病变由Ⅰ区转归至Ⅲ区平均时间为(3.00±0.00)周,病变由Ⅱ区转归至Ⅲ区平均时间(2.67±0.82)周,3期退化至1期平均时间为(3.20±0.75)周,2期退化至1期平均时间(2.67±0.47)周.plus病变1周内转归比例71%,2周内所有的plus病变均转归.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对于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对于后极部血管迂曲扩张的改善明显,病变越靠近后极部,分期级别越高,病变转归越慢,但均在12周内达到转归.但仍需对病变已转归的患儿进行长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