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金属锂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3 860mAh·g-1),低的电极电位(-3.04 V与标准氢电极相比)和低的密度(0.53 g·cm-3),是最有前途的锂二次电池用的负极材料.但仍存在循环过程中枝晶生长及其导致的低库伦效率、短循环寿命等问题.而3D锂金属负极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内部空腔能有效缓解上述问题.特别是纳米技术的发展为3D锂金属负极提供了更高效的形貌与结构.基于金属基和碳基3D锂金属负极对三维锂金属负极的设计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推荐文章
锂离子在三维骨架复合锂金属负极中的沉积规律
数学模拟
电化学
纳米材料
相场
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负极
二次电池中金属锂负极沉脱机理研究进展
电化学
枝晶生长
相场理论
锂金属电池
金属锂负极
合金材料在锂金属负极中的 应用研究进展
合金负极
界面保护
负极结构设计
固态电解质
锂金属负极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预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预锂化
负极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维锂金属负极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化学工业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负极 3D锂金属 无枝晶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存储材料与器件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5
页数 8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3/j.issn.1004.9533.201919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品娟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1 0 0.0 0.0
2 熊训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6)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6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5)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29)
  • 参考文献(1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20)
  • 参考文献(19)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负极
3D锂金属
无枝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业与工程
双月刊
1004-9533
12-1102/TQ
16开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18-15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8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