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甘温除热"法是以性味辛、甘、温的草药作为方中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血亏虚而导致的内伤发热证或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在长期的难治性内伤发热中应用频繁.但对于低热时间不长的病例,只要证型符合,仍可考虑应用.疾病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辨证论治应从整体出发,腹膜透析病人本身就存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临证此类病人时既要把握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又不能忽略患者本证,只有两者充分结合辨证,治病求本,方能切中病机,效如桴鼓.本文介绍了"甘温除热"法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短期低热验案1则,以资借鉴.
推荐文章
甘温除热法治疗发热探析
脾胃内伤
阴火
元气不足
气虚发热
甘温除热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分析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短期预后不良
甘温除热法儿科验案3则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
参苓白术散
甘温除热法临床应用体会
甘温除热
甘味药
临床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吴强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短期低热案
来源期刊 中医药通报 学科
关键词 甘温除热 腹膜透析 元气亏损 低热 治病求本 内伤发热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名医精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8,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强 98 660 15.0 22.0
2 朱淑瑜 6 19 3.0 4.0
3 林杰 18 63 4.0 7.0
7 石伟荣 9 17 2.0 4.0
8 林成锦 3 0 0.0 0.0
9 吴志鹏 1 0 0.0 0.0
10 念艳萍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温除热
腹膜透析
元气亏损
低热
治病求本
内伤发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通报
双月刊
1671-2749
35-1250/R
大16开
厦门市仙岳路1739号(中国厦门市中医院院内)
34-95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5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