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你先前提到,对传统的把握很多来自从小的熏陶。我真的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熏陶,让你能如此驾驭中国传统的声腔?尽管《江城子》这部作品乍听之下,并不是以传统风格为苏轼的原作谱曲,但其中对传统声腔的运用实在太精彩了。虽然孟萌受过青衣的训练,可作品并不只有青衣的腔,老旦的腔也有。你将这些国粹的精华把握得如此到位,而很多人运用一些皮毛,不过是"元素"的堆砌和拼贴。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概念”替代出路,其实没有出路(下) 作曲家陈其钢访谈
来源期刊 音乐爱好者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陈其钢 传统风格 青衣 老旦 声腔 出路
年,卷(期) ylahz_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3
页数 6页 分类号 J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陈其钢
传统风格
青衣
老旦
声腔
出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音乐爱好者
月刊
1005-7749
31-1132/J
16开
上海市打浦路443号荣科大厦15-17楼
4-307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85
总下载数(次)
1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