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基于“瘀水互患”理论探讨运用化瘀利水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身痛逐瘀汤(牛膝、地龙、香附、羌活、秦艽、炙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桃仁、没药、红花),水煎400 mL,1剂/d,饭后30 min温服200mL,2次/d.治疗组给予自拟化瘀利水方(延胡索、红花、桃仁、川芎、赤芍、白术、桂枝、猪苓、茯苓、泽泻、草薢、车前子、牛膝、地龙),水煎400mL,1剂/d,饭后30 min温服200mL,2次/d.连续治疗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14 d)、2个疗程(28 d)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记录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腰椎Oswedtry功能障碍指数,并在治疗4周结束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治疗组出现胃肠道不适4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5例,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个观察时点腰椎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14d,28 d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时,治疗组各个观察时点腰椎McGill疼痛积分和腰椎ODI功能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椎McGill疼痛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14.11,P<0.001),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276,P=0.027).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椎ODI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29.43,P<0.001),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并不存在交互效应(F=2.564,P=0.063).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75%(24/32),总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愈显率为50.0%(16/32),总有效率为81.25%(26/3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利水方组疗效明显优于身痛逐瘀汤组.结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机为血瘀与水湿互结为患,治当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之法.运用化瘀利水法中药内治能标本兼治,短期可消除神经根水肿,改善微循环,缓解腰腿痛症状,疗效满意,是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无严重不良反应.
推荐文章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气滞血瘀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疼痛评分
疗程
中药三步法结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
中药
热敷
足浴
助促化核汤
身痛逐瘀汤配合静力收缩训练治疗急性期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型
身痛逐瘀汤
静力收缩训练
针刺联合推拿、牵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血瘀证型
针刺
牵引
推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瘀水互患”理论化瘀利水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型 瘀水互阻 化瘀利水法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68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8)
共引文献  (35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
气滞血瘀型
瘀水互阻
化瘀利水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月刊
1005-0205
42-1340/R
大16开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38-182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5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27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