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32周以下早产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病原分布,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本院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纳入患儿分为败血症组及对照组;根据有无早发型败血症(EOS)分为EOS组及NEOS组;发生晚发型败血症(LOS)者为LOS组.结果:①共纳入患儿389例,败血症患儿221例(56.81%).败血症组平均胎龄与平均出生体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有创性通气及中心静脉置管的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以少吃少哭少动、病理性黄疸、发绀、喂养不耐受最为多见.EOS组患儿少吃少哭少动、病理性黄疸、发绀、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LOS组,LOS组患儿发热、皮肤感染发生率高于EOS组.③EOS组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高于NEOS组,血白蛋白(ALB)及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EOS组(P<0.01).LOS患儿起病后血浆ALB水平较起病前明显下降(P<0.05),CRP及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检出病原菌70株(G+菌18株,G-菌46株,真菌6株).G+菌对青霉素类均耐药,对红霉素、庆大霉素大部分耐药.G-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加酶青霉素类及四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除部分铜绿假单胞菌,G-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敏感.结论:32周以下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围产期窒息、有创机械通气及中心静脉置管均为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不典型,血培养阳性率低,主要依靠非特异性指标诊断.G-菌仍为NICU内的主要病原菌,大部分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抗生素种类及疗程的合理选择对病原菌谱、耐药性及患儿近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推荐文章
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与足月儿的病原学特点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
足月儿
早产儿
病原菌
耐药性
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医院感染
败血症
危险因素
早产儿
不同种类细菌所致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早产儿
院内感染
败血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2周以下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早产儿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22.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188/j.1671-8852.2019.02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东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 70 306 8.0 15.0
2 魏聪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 8 7 1.0 2.0
3 樊盼盼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 5 10 2.0 2.0
4 郑君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 9 13 2.0 3.0
5 杨璞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 6 7 1.0 2.0
6 汪霞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 15 82 3.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84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产儿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