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提高布雷顿循环热效率,在现有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回热技术的分级压缩与分级膨胀相结合的再压缩布雷顿循环方案,运用热力学计算软件EES对该循环参数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 表明,当分流系数约为0.47,透平入口温度为950 K,透平入口压力为29.0 MPa时,循环热效率为59%.当透平入口温度一定,分流系数在0.47~0.48时,循环热效率最高.在透平入口压力从20.0往29.0 MPa升高的过程中,最佳分流系数从0.39逐渐增加到0.47.在回热度从0.5增长到0.6的过程中,最佳分流系数从0.47增长到0.50.
推荐文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参数优化
CO2
再压缩循环
参数优化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控制策略
变负荷
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变工况特性分析
超临界二氧化碳
再压缩
特性曲线
(火用)效率
偏离设计工况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应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火力发电
核电
太阳能热发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
来源期刊 热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热力学 循环热效率 分流系数 循环增压比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38/j.issn.1671-8097.01924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焱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4 16 2.0 4.0
2 陈扬 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3 0 0.0 0.0
3 于洋 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临界二氧化碳
热力学
循环热效率
分流系数
循环增压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671-8097
21-1472/T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8-262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8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