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王仲奇医案》从暑湿交蒸、湿漫三焦、邪伏膜原、午后发热四个方面分析新安医家王仲奇辨治“湿温”的特色.王仲奇认为暑湿交蒸宜清暑化湿,常用佩兰、青蒿、通草、薏苡仁、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桑叶之类;湿邪弥漫三焦应以畅通三焦气机为要,责之白豆蔻、枳壳、大腹皮、橘叶、杏仁、佩兰、法半夏、青蒿、茯苓之属;邪伏膜原则以疏利膜原为急,多以吴又可之达原饮加减;午后发热经久不愈多以寒凉清解、淡渗利湿为法,偏喜连翘、金银花、栀子、薏苡仁、青蒿、滑石、郁金之辈.
推荐文章
《丁甘仁医案》辨治痰饮病特色探析
《丁甘仁医案》
痰饮
治疗特色
基于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探讨《王仲奇医案》轻宣治咳用药特色
王仲奇
王仲奇医案
轻宣
统计分析
用药规律
新安医学
新安王氏内科王仲奇与王任之论治胃脘痛用药特色分析
新安王氏内科
王仲奇
王任之
数据挖掘
胃脘痛
温滋解毒法辨治结直肠癌医案举隅※
结直肠癌
温滋解毒法
直肠癌肺转移
癌毒理论
周红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王仲奇医案》探析湿温辨治特色
来源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王仲奇医案》 湿温 暑湿 三焦 膜原 午后发热 新安王氏内科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与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294/j.cnki.1007-659x.2020.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锦晨 157 339 9.0 12.0
2 李家劼 18 4 1.0 1.0
3 周桥 1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王仲奇医案》
湿温
暑湿
三焦
膜原
午后发热
新安王氏内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659X
37-1279/R
大16开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24-023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2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5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