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乾隆帝《简端诗》第二联曰:"长篇大部都庋阁,小说卮言亦入厨。"其旨意表达了一个基本思想,即主张广泛收集图书文献。从现存《四库全书》看,入编的图书文献,鲜明体现了这一宗旨,在文献体量上成为古今图书文献的集大成者。在搜集图书方面,有三个内涵,即不设门槛、不划范围、不限区域,深刻反映了《四库全书》搜集图书文献的广泛性特点。不设门槛,即不论作者身份,无官职、无功名的布衣白丁,凡其著作有价值、有益于社会,即可入编,体现了全民性,即学术文化上的民主性。乾隆时期,徽州商民以及布衣江永有数十种著作被搜集入编,即一例。不划范围,即不论著述载体大小,上自国史,下至方志、山志、水志、庙志、村志,只要有意义,即可入编,体现了社会各个层面包含最基层行政机构的文化需求,即学术文化上的基层性和全面性:清代江南的《杏花村志》入编,这是千古唯一的村庄文化。不限区域,包含海内外学者,其研究中国文化的学术著作,只要有造诣,即可入编,体现了学术文化上的世界性。日本学人研究中国经学、文学的很多作品入编《四库全书》,即罕见的学术文化上的世界现象。这三大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四库全书》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的社会意义,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