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统聚酰亚胺薄膜因为分子内和分子间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作用显黄色.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成功合成了含有间位取代的三联苯刚性结构以及间位取代三氟甲基取代基的新型含氟二胺3,5-二(2-三氟甲基-4-氨基)三氟甲苯,通过一步法和与六氟二酐聚合制备得到新型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对该聚酰亚胺薄膜进行红外吸收光谱(FTIR)测试,紫外可见光透过率(UV-vis transmittance)测试,热性能(DSC/TGA)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聚酰亚胺具有较高的亚胺化程度;具备较高可见光透过率,透过率最高达到88.9%;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5.48℃,热分解温度Td5%为550℃,Td10%582℃.
推荐文章
含氟二胺的合成及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研究
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
聚酰亚胺薄膜
透明性
热性能
新型含氟二胺及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
二胺
聚酰亚胺
三氟甲基
电子化学品
新型芳香二胺的合成及其聚酰亚胺的应用研究
2,2-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聚酰亚胺
合成
挠性覆铜板
可溶性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
可溶性
透明性
柔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三联苯刚性二胺合成及透明聚酰亚胺应用
来源期刊 光电技术应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电荷转移络合物 无色透明 三联苯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光电器件与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55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463
字数 58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建军 2 0 0.0 0.0
2 姜鹏飞 2 4 1.0 2.0
6 鲁峰 1 0 0.0 0.0
7 屠国力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酰亚胺
电荷转移络合物
无色透明
三联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电技术应用
双月刊
1673-1255
12-1444/TN
大16开
天津市空港经济区纬五道9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98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