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继续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不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用弱凝胶调驱体系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用均质光刻玻璃模型和非均质光刻玻璃模型模拟天然岩心,通过弱凝胶调驱体系驱油实验,将光学显微镜与微观驱油成相软件相结合,观察光刻玻璃模型的驱油过程及如何提高采收率,并对驱替后剩余油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油主要以膜状、盲端、柱状、油滴剩余油为主.其中,均质模型的采收率提高了14.36%,非均质模型的采收率提高了8.06%.研究证明了弱凝胶调驱体系驱油的可行性,这也有助于推广弱凝胶调驱体系的现场应用.
推荐文章
调剖驱油技术中弱凝胶体系研究进展
弱凝胶
调剖
成胶机理
评价方法
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
剪切与吸附对弱凝胶深部调驱作用的影响
弱凝胶
剪切作用
吸附作用
深部调驱
玻璃模型
石英模型
露头模型
弱凝胶调驱的宏观作用及微观机理认识
弱凝胶
刻蚀模型
并联岩芯
微观
宏观
调驱
压裂返排液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
压裂返排液
弱凝胶
深部调驱
环保效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弱凝胶调驱体系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工程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弱凝胶 剩余油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微观模型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油田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
字数 36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47/j.cnki.23-1171/tq.202004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继红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44 90 5.0 7.0
2 相建昌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0)
共引文献  (159)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弱凝胶
剩余油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微观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工程师
月刊
1002-1124
23-1171/TQ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衡山路18号
14-165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0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5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