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系统学习中医"温疫理论",参考新冠肺炎的最新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体会,初步总结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性、病机、分期论治和治疗要点.结果:新冠肺炎隶属于中医温疫病的范畴,发生与五运六气有关,病因为"疫戾"之气,病邪特点为燥、火、毒、秽,病位在膜原、三焦、肺络,病机关键为疫戾之气蕴结于膜原,阻滞三焦,秽浊内生,上阻肺络,肺气失宣,甚则导致内闭外脱.新冠肺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初期、中期、极期和恢复期进行分期论治,润燥存津、散火解毒、芳香透秽和宣肺降浊是治疗的关键.结论:初步构建了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治理论框架,为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推荐文章
从“肺痹疫”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证论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肺痹疫
升降散
中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分期辨治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中医证候
疫病
COVID-19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分期诊治方案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SARS-CoV-2(2019-nCOV)
传染病
中医药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温疫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治规律
来源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疫 膜原 肺络 宣肺降浊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150,162
页数 8页 分类号 R254.3
字数 70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8/j.jdxb.2020.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17 44 3.0 6.0
2 朱汉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11 29 3.0 5.0
3 李振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10 39 3.0 6.0
4 张志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30 89 6.0 8.0
5 任培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19 40 3.0 5.0
6 邱志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4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疫
膜原
肺络
宣肺降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双月刊
1000-9965
44-1282/N
16开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80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