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凝胶调剖剂在地层深部“是否动态成胶”决定了深部调剖技术的可行性,关系到凝胶调剖技术是否真正有效和规模应用.为了解凝胶调剖剂地层深部封堵性能,建立了长岩心模型,形成了凝胶调剖剂长岩心动态成胶模拟评价方法,对凝胶调剖剂地层深部动态成胶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凝胶取样评价实验表明,随着凝胶的连续注入,岩心沿程各点取样黏度逐步降低,模型注入前端黏度降低比例大,后端趋于平缓,成胶黏度随注入量的增加不断增强,多测点压力监测表明其压力变化趋势与静态黏度观察数据一致,岩心电镜扫描微观成胶形态评价实验表明凝胶在岩心孔隙中呈致密的宽网膜状分布,其动态成胶特征与取样黏度和压力观察结果一致.综合评价结果确定铬凝胶调剖体系可实现地层深部的有效封堵.
推荐文章
裂缝型凝析气藏调剖剂成胶性能的影响因素
凝析油气田
裂缝(岩石)
调剖荆
成胶性
浓度
温度
pH值
矿化度
实验
复合离子调剖剂成胶性能控制条件研究
调剖剂
成胶性能
浓度
交联剂
剪切
pH值
低渗透油藏用深部调剖剂
深部调剖剂
低渗透
凝胶
中低温
交联
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胶态分散凝胶
深部调剖
稳油控水
提高原油采收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凝胶调剖剂在地层深部动态成胶性能评价
来源期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长岩心 凝胶 调剖 黏度 动态成胶 微观成胶形态 封堵 压力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三次采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9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46
字数 27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1906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向斌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13 93 5.0 9.0
2 尚宏志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共引文献  (21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岩心
凝胶
调剖
黏度
动态成胶
微观成胶形态
封堵
压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双月刊
1000-3754
23-1286/TE
大16开
黑龙江省大庆让胡路区勘探开发研究院
14-10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52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