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斑秃为病人突然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脱发区,中医又称“油风”、“鬼剃头”.现代医学认为斑秃的产生与自身免疫系统、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及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斑秃的发病机制多为肝肾不足、血热生风、肝郁血瘀和气血两虚等导致.目前西医对斑秃的治疗常采取糖皮质激素、复方甘草酸苷、米诺地尔、接触致敏剂等药物及激光疗法治疗;中医通过辩证论治采取内服、外治药物和针灸疗法等治疗斑秃,将中医与西医有机的结合起来,对缓解斑秃病患的心理负担及加快斑秃的治疗进程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推荐文章
癫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癫痫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Castleman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Castleman病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
川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发病机制
综述
斑秃发病机理探讨
斑秃
发病机制
毛囊退行性变
免疫相关性疾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斑秃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疾病监测与控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斑秃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3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希军 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24 66 5.0 7.0
2 白美娇 6 19 3.0 4.0
3 吴英楠 6 19 3.0 4.0
4 王雅清 7 14 2.0 3.0
5 张洲 5 8 2.0 2.0
6 安佳旭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2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斑秃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疾病监测与控制
月刊
1673-9388
15-1350/R
16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战备路邮政支局16号信箱
16-294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4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97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