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处于新思潮中心的一批陕籍旅京学生,出于对桑梓的责任,激烈地批评陕西社会的僻陋守旧。《共进》杂志成为其倡导社会改造的舆论阵地,共进社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旅京学生群体的团体性与组织性。1923年之后,在政局变动和思潮的激进化影响下,共进社的主张由改良逐渐转向革命。在此过程中,个体选择往往呈现出多重面相:一部分早期成员受李大钊等影响,毕业回陕发展革命力量;杨钟健等则对学运失去兴趣,专注学业;新成员思想更为激进,往往偏向共产主义革命。当革命重心下沉到地方后,知识青年依托各种关系网络,开展组织建设工作,并成为中共在陕西早期组织革命活动的主导力量。从同乡、同学到同志,旅京学生群体的角色转变,表现出边缘知识分子不断崛起,并逐渐影响中国革命的走向。
推荐文章
高校大学生党组织进社团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社团
党组织
路径
长效运行机制
建设实践型党组织的路径探索
实践型党组织
党性锻炼
党内政治生活
学习型党组织是推动发展的“引擎”
学习型党组织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引擎
党组织建设
科学发展观
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
成果转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旅京学生群体与中共陕西早期党组织的源起
来源期刊 苏区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陕籍旅京学生 共进社 社会改造 中共陕西党组织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5
页数 13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宝同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陕籍旅京学生
共进社
社会改造
中共陕西党组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区研究
双月刊
2096-0344
36-1341/C
16开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44-167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