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隐逸思想的源头归诸儒家或道家,并且认为儒家之“隐”重“道”,而道家之“隐”重“形”.但这一认识或可斟酌.梳理文献可知,至迟在殷商末期,隐逸文化即已发轫.微子、箕子、伯夷、叔齐、吴太伯、齐太公等是殷末隐逸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隐逸是殷末隐逸文化的直接延续,是“道隐”;道家隐逸具有与儒家隐逸相同的结构,同样是一种“道隐”,但“道”的内涵有所不同.儒家之道为人道,道家之道为天道.
推荐文章
浅析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儒道思想
儒家
道家
礼乐
自然乐
西辽河地区史前聚落的时空演变与生业模式和气候历史的相关性研究
GIS
环境考古
时空演变
生业模式
西辽河地区
论宋元老学中的儒道合流思想
老子
宋元老学
儒道合流文献标识?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儒道的“道隐”及其历史前源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先泰 道隐 儒家 道家 殷末 微子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哲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4
页数 8页 分类号 G02
字数 119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63/j.cnki.sdzs.2020.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思芹 扬州大学文学院 18 7 1.0 2.0
3 钱宗武 扬州大学文学院 77 140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先泰
道隐
儒家
道家
殷末
微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1-4403
32-1033/C
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7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45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