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缓解纯硅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带来的巨大体积效应并降低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副反应程度,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硅碳复合材料合成方法.以P123为分散剂、葡萄糖为碳源,利用水热法制备P-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可以极大地缓解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当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时,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00 mA·h/g,在500 mA/g电流密度下经100次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能够稳定维持为521 mA·h/g,呈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推荐文章
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研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
包覆
碳包覆硒化锌用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硒化锌
碳包覆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水热法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物
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纳米硅
人造石墨
碳包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孔碳包覆硅微球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分散剂 体积效应 硅碳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体积效应 比容量 固体电解质膜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7-29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40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88/j.issn.1000-1646.2020.03.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波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118 6.0 10.0
2 孙会兰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59 4.0 7.0
3 王迪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部 34 160 8.0 11.0
4 张迪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39 1.0 5.0
5 邵亚川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分散剂
体积效应
硅碳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体积效应
比容量
固体电解质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646
21-1189/T
大16开
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1号
8-165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2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