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赵毅衡指出,“符号学即意义学”;如何寻求符号文本的确切意义,赵毅衡提出“伴随文本”理论.李卫华论文《从伴随文本释“文之为德也大矣”》据赵氏理论寻求一个文本的意义,但发现对此文本(出自《文心雕龙》的一个句子)的解释众说纷纭,未能确解.笔者认为“文之为德也大矣”和《文心雕龙》的《风骨》篇一样,都可称为瑕疵文本,即文本本身含义不清或互相矛盾.古今中西的“瑕疵文本”所在多有,本文略举数例说明之.本文以《文心雕龙》的《论说》篇和《指瑕》篇,作为瑕疵文本之所以存在的背景说明;换言之,此二篇可作为解释“瑕疵文本”说的伴随文本.
推荐文章
《周易》与《文心雕龙》--从《原道》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周易>
<文心雕龙>
<原道>之'道'
文学起源
文之功用
从翻译的重新定位谈翻译符号学
翻译
定位
翻译符号学
游戏动漫设计中的符号学研究
游戏动漫
符号化
不同类别符号
符号特性
《周易》与《文心雕龙》--从《原道》篇看《周易》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周易>
<文心雕龙>
<原道>之"道"
文学起源
文之功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符号学“瑕疵文本”说:从《文心雕龙》的诠释讲起
来源期刊 符号与传媒 学科
关键词 符号学 伴随文本 瑕疵文本 《文心雕龙》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哲学符号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59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760/b.cnki.sam.2020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维樑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9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符号学
伴随文本
瑕疵文本
《文心雕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符号与传媒
半年刊
32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