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中国气象局《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出梅标准,结合1960-2016年全国661个常规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江淮梅雨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的时空特征,提取季风关键区(32°~34°N,112°~120°E,包含17个站点),并分析了江淮梅雨和季风关键区的联系与成因.结果 表明:1960-2016年平均梅雨期为6月8日-7月15日,平均梅雨量为303 mm.比东亚平均梅雨季的开始时间早9d,比其结束时间晚7d.梅雨量在近57 a中也呈波动式变化,但整体为上升趋势.入梅越早,出梅越晚,则梅雨期越长,梅雨量越多.副热带夏季风推进到关键区的平均时间为5月19日,其在1970s末和1990s末分别发生了由偏晚向偏早和由偏早向偏晚的突变.夏季风到达关键区偏早时,出梅日偏晚,梅雨量偏多,季风到达偏晚时,出梅日偏早,梅雨量偏少.副热带夏季风推进时间和江淮梅雨量呈全区一致的负相关,负相关区位于湖南、湖北及江西三省临近的两湖地区.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到达关键区时间偏早(晚)年,500 hPa高度场上乌拉尔山—鄂霍茨克海为正(负)距平,阻塞高压增强(减弱);日本海附近为负(正)距平,东亚大槽加深(西退北缩),加强(削弱)了槽后冷空气向南输送且不(有)利于中低纬度副热带高压的北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强度增强(减弱),位置偏西(东),其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加强(减弱),江淮地区有水汽的辐合(辐散),有(不)利于梅雨量偏多.
推荐文章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东亚副热带季风指数
大气环流
降水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热带印度洋
海表温度距平
东亚季风
ENSO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指数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
季风指数
中国气候异常
用湿位涡表征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
湿位涡
东亚副热带
夏季风指数
降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淮梅雨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进程变异的关系
来源期刊 气象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江淮梅雨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 关键区 环流异常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9-17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426.6
字数 81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2018jms.01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7)
共引文献  (346)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淮梅雨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
关键区
环流异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科学
双月刊
1009-0827
32-1243/P
16开
南京市昆仑路16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0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23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