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江苏省徐州市重要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分布及种群密度,评估登革热在徐州市暴发流行的风险.方法 于2018年1-12月,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对白纹伊蚊进行持续监测,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月份、不同生境和不同地区的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MOI)之间的差异,观察徐州市白纹伊蚊的季节消长趋势及各生境和地区的白纹伊蚊分布差异.结果 据2018年监测数据显示,不同月份、不同生境和不同地区的白纹伊蚊分布不同.白纹伊蚊自5月开始出现,随后蚊虫密度逐渐增高,8月达到高峰(MOI为64.24),其后逐渐降低.在蚊虫盛行的季节,居民区的白纹伊蚊MOI最高为36.33,公园(MOI为28.19)和学校(MOI为24.62)白纹伊蚊M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22,P=0.107);居民区和非居民区白纹伊蚊MOI在6月(x2=4.591,P=0.038)、9月(x2=18.100,P=0.001)、10月(x2=3.73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比分析2018年徐州市云龙、铜山、开发和鼓楼区白纹伊蚊MOI,其中云龙区和开发区(x2=21.010,P< 0.01)、开发区和鼓楼区(x2=19.700,P<0.01)、开发区和铜山区(x2=12.500,P< 0.01)的白纹伊蚊MO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开发区白纹伊蚊的MOI最高,达41.08.结论 徐州地区应提高对伊蚊的监测力度,监测重心应偏向居民区.采用敏感、科学、客观的监测方法,及时发现伊蚊密度升高并进行防控,可有效降低蚊媒传染病在徐州市暴发流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