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学界普遍认为,"欧佩克+"机制是美国"页岩革命"后俄罗斯和沙特避免长期低油价、提升对石油市场控制力的应对措施.本文认为,美国重新以主要石油生产国的身份回归国际能源舞台,以及由此对其能源权力带来的"倍增效应",才是促使"欧佩克+"机制建立的主要因素.俄罗斯和沙特通过该机制重拾了对石油市场的控制,并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善了地缘政治环境.作为回应,美国则在提升自身石油生产能力的同时,尽可能通过政治手段对"欧佩克+"进行分化.俄罗斯退出"欧佩克+"机制与新一轮石油价格战的爆发表明,随着主要产油国数量的上升,能源博弈中的互动与冲突也在不断增加.在新的三极石油供应体系中,沙特拥有更大的战略选择空间,其战略选择也将成为左右国际能源格局的关键因素.
推荐文章
21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能源市场中的油气
区域市场
石油
天然气
出口
俄罗斯的“云”飘向哪里
云计算
俄罗斯
市场预测
产业增长
俄罗斯将开发星际载人飞船
俄罗斯联邦
载人飞船
国际空间站
欧洲航天局
星际
开发
中国科技部
项目负责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欧佩克+"机制与俄罗斯、沙特、美国的能源博弈
来源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欧佩克+"机制 俄罗斯 沙特 美国 能源博弈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能源政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2
页数 20页 分类号 D815
字数 17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峰毓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7(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欧佩克+"机制
俄罗斯
沙特
美国
能源博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阿拉伯世界研究
双月刊
1673-5161
31-1973/C
大16开
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
4-340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3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7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