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东北寒冷地区传统村落面临干旱、洪水和降雪等更加多元且频发的灾害类型,通过遵守"全面适应自然"和"让自然做功"等原则,耗费较少人力物力,构建了独特的生态智慧体系,历经数百年至今仍在有效运转,其背后的传统生态智慧具备的低技术、低成本、低冲击、低维护、适应式和功能复合等特征正是现代寒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目标.本文以锦江木屋村为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尺度分析了锦江木屋村的外部聚落选择、内部空间环境和独特的木刻楞营造技艺及民俗活动,揭示了应对寒冷气候独特而巧妙的生态智慧,发现了其生态智慧背后蕴藏着高可持续机制:基于气候"趋利避害"的形制格局是其首要目标,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其基本保障,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是其坚实基础,根植于文化基因的乡梓情愫是其内在动因.这些经验教训可作为寒地城市建设的启示.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寒冷地区传统村落生态智慧挖掘 ——以锦江木屋村为例
来源期刊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生态智慧 寒冷地区 传统村落 锦江木屋村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科技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4
页数 7页 分类号 TU98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宏宇 25 26 4.0 4.0
2 姜雄天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智慧
寒冷地区
传统村落
锦江木屋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9-0185
22-1413/TU
大16开
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1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9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