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促进新型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简称SC-BDSP)钢框架结构在地震区的工程应用,控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将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于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设计了目标延性系数为3的5层和10层SC-BDSP钢框架结构算例,基于循环Pushover分析方法评估了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的复位性能.通过对两个算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重点考察了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楼层位移、最大楼层残余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和层间残余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略小于目标限值,震后的层间残余位移角小于0.5%,具有理想的震后复位能力,进一步证明了新型SC-BDSP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推荐文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抗震设计
延性
脆性破坏
塑性破坏
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支撑对钢框架结构的性能影响
纯钢框架
中心支撑框架
偏心支撑框架
自复位支撑-摇摆框架结构体系及其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
自复位支撑
摇摆框架
四水准抗震设防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弹塑性时程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钢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来源期刊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角 层间残余位移角 弹塑性时程分析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7,3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U391
字数 67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国华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0 442 11.0 19.0
2 王枭迪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0 0.0 0.0
3 刘鎏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复位延性剪切板支撑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层间位移角
层间残余位移角
弹塑性时程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季刊
2096-3270
32-1873/N
大16开
江苏省苏州市科锐路1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7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4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