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打古贡卡斑岩型铜钼矿位于青海省南部三江北段,属青海省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中.本文对打古贡卡含矿花岗斑岩体进行了LA-ICP-MSU-Pb测年,获得(240.1±0.89)Ma的年龄值,属中三叠世.含矿斑岩的SiO2含量为65.18%~70.43%,K2O为3.05%~6.76%,Na2O为1.99%~3.47%,富SiO2、K2O、Na2O为特点,相对贫Fe、Mg、Ca,里特曼指数为1.09~4.29,铝饱和指数ASI=1.01~1.23,总体表现为弱过铝质到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微量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呈右倾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通过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初步确定打古贡卡中三叠世花岗斑岩形成于俯冲阶段.该岩体的发现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意义,为重新认识“三江”北段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和形成背景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推荐文章
皖南印支期石英斑岩的首次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印支期
东坑口
石英斑岩
皖南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含矿斑岩矿物学特征及成岩成矿意义
矿物学特征
黑云母
成岩成矿
纳日贡玛
青海南部
青海"三江"北段斑岩钼铜矿带含矿斑岩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元素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新生代含矿斑岩
"三江"北段
青海南部
青海省卡而却卡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青海省
卡而却卡
斑岩型铜矿
蚀变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海杂多打古贡卡印支期含矿斑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西北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铜钼矿 含矿斑岩 印支期 打古贡卡 三江北段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65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11.1
字数 52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751/j.cnki.61-1149/p.2020.01.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32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钼矿
含矿斑岩
印支期
打古贡卡
三江北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地质
季刊
1009-6248
61-1149/P
16开
西安市友谊东路438号
52-285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80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