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取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地带上的乌江南源——贵州省三岔河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其流域内的花渔洞地下河流域与三塘地下河流域的地形指标,分析两者的流量衰减现状,并探讨了岩溶地表形态和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花渔洞地下河流域的平均起伏度为73.2 m,可分为高起伏度的Ⅰ区(均值122 m)和低起伏度的Ⅱ区(均值64 m)两个区,其分别占整个流域面积的14.9% 和85.1%;三塘地下河流域的平均起伏度为87.6 m,可分为高起伏度的Ⅰ区(均值106 m)、中起伏度的Ⅱ区(均值81 m)和低起伏度的Ⅲ区(均值48 m)三个区,其分别占流域面积的40.2%,49.7% 和10.1%;(2)花渔洞地下河流域各阶段的衰减系数为0.0003,0.0001,0.00006(0.5 h)-1,总蓄水量达2199.356×104 m3,各亚动态蓄水量分别占总蓄水量的0.1%,9.9%、90.0%;三塘地下河流域各阶段的衰减系数为0.001、0.0003、0.0001(0.5 h)-1,总蓄水量为2310.902×104 m3,各亚动态蓄水量分别占总蓄水量的9.4%、30.8%、59.8%.这表明地面起伏度和衰减动态之间可能存在着关联性,即高起伏度对应岩溶发育强烈的管道流,低起伏度对应导水通道较小的裂隙、溶隙等含水层.
推荐文章
乌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中的岩溶地质问题探讨
岩溶
水电资源
资源开发
地质问题
乌江
高家溪岩溶地貌分析
岩溶
岩溶形态特征
岩溶发育规律
岩溶水的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贵州乌江南源上游流域不同岩溶地貌 单元的流量衰减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岩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溶 地形指标 起伏度 流量衰减 三岔河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16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931.5
字数 65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2/karst2020y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旺光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4 曾成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 22 3.0 4.0
8 龚效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12 何春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5)
共引文献  (158)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
地形指标
起伏度
流量衰减
三岔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岩溶
双月刊
1001-4810
45-1157/P
大16开
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岩溶研究所
33543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