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既是“非遗”又是“物质遗”的砖雕工艺艺术,它在岭南园林建筑装饰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秦砖汉瓦”,可见其历史之悠久,闻名之彰显。砖雕,顾名思义,就是民间艺人运用凿和木棰等工具,用锯、钻、刻、凿、磨等工艺手法,在青砖面上进行雕刻各种人物、花卉、鸟兽、书法文字等吉祥内容的图案等,通过组合、配搭,构成统一、完整的艺术形象,装饰在园林中的祠堂、庙宇及民居的门楼、屋脊、角帶、山墙、影壁、飞檐、栏杆和神龛楣边等处的一种独特的装饰工艺。砖,既是砖雕工艺匠师施艺的对象或材料,同时它也是岭南园林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建材,也是形成岭南园林建筑独特美感和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但是,长期以来,它的重要作用及特殊意义却不被一些研究园林的学者所认可或重视。尤其是它在历史上,在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眼中,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不被正史所记载、加上砖雕又是易损毁、破坏,难于保存,在后人研究难于取证的情况下,如何求真?写出真实的园林建筑装饰工艺艺术的历史?让后人了解和传承其真实的历史和技艺?本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始至今,一直默默地关注着这个问题,深深地思索并寻找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管是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从事各类民间工艺的鉴藏和研究工作中,亦或是退休后受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期间,依然乐此不疲。现在,本文嘗试运用我的多学科还原历史观的求证求真的研究方法,把我多年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想法,试图作一初步探索,不一定成熟、正确,意在啟发思路,开拓视野,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