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低碳化学与化工       
摘要:
含CO2的天然气回收乙烷常受CO2冻堵的困扰而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烃类体系中CO2固体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了CO2固体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足够高的压力、足够低的温度、足够高的CO2浓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乙烷回收流程、CO2含量等工艺条件提出了脱碳、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引入防冻介质、工艺流程的改进等乙烷回收装置CO2固体形成控制措施.以RSV流程为例,分析了在一定工况条件下,当原料气CO2含量由0.5%上升至1.5%时,通过合理控制关键参数,可控制CO2固体形成;根据乙烷回收流程自身特点,提出了将脱乙烷塔底液烃或脱丙丁烷塔顶产品LPG作为防冻介质的两种防冻介质加入流程.最后在RSV流程的基础上改进出一种带预分离器的RSV流程(Recycle Split-Vapor with Preseparator,简称RSVP),并对改进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况条件下,与RSV流程相比,RSVP流程最小CO2冻堵裕量上升0.5℃~1.1℃,主体装置总压缩功降低3.5%~3.8%,但丙烷回收率降低0.1%~0.3%.
推荐文章
利用天然气生产液体二氧化碳技术介绍
天然气
烟气提浓
净化提纯
液体二氧化碳
天然气二氧化碳重整工艺的模拟研究
天然气
二氧化碳
流程模拟
气基竖炉
基于食品级二氧化碳利用的天然气脱碳技术与经济分析
天然气
食品级二氧化碳
回收利用
经济效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然气回收乙烷中二氧化碳固体形成的防控措施
来源期刊 低碳化学与化工 学科
关键词 天然气 乙烷回收 CO2固体形成 控制措施 工艺改进 防冻介质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1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6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洪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98 691 14.0 20.0
2 杨雨林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天然气
乙烷回收
CO2固体形成
控制措施
工艺改进
防冻介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低碳化学与化工
月刊
2097-2547
51-1807/TQ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机场路近都段393号
197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7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