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的梳理与分析后发现:(1)现有的取值方法可分为两个层次:用于整体结构分析的宏观方法和针对构件层次的精细方法;(2)在第一层次的方法中,早期方法可归纳为折算刚度法,当前主流方法可归纳为分材直接叠加法;(3)在第二层次的方法中,主流方法均为直接叠加法的修正:叠加对象可以增加约束混凝土,修正对象一般是对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刚度,少数情况下是型钢部分的刚度;同时考虑了荷载的长期作用效应,区分了短期刚度与长期刚度;(4)综合准确性与简便性,最值得推荐的是《组合结构设计规范》方法.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表明:计算值比较准确,略偏于保守;方法中隐含考虑的梁体内部状态,可认为是梁所受弯矩达到极限弯矩一半左右的状态.
推荐文章
型钢混凝土柱截面抗弯刚度取值方法的分类研究
型钢混凝土柱
截面
抗弯刚度
计算方法
梳理
冷弯薄壁型钢-细石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
冷弯薄壁型钢
细石混凝土
组合梁
抗弯承载力
试验研究
考虑滑移效应的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分析
冷弯薄壁型钢
钢-混凝土组合梁
滑移效应
承载性能
刚度折减系数
极限弯矩
钢骨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与分析
钢骨混凝土
抗弯计算
含钢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型钢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取值方法的分类比较与验证
来源期刊 中州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型钢 混凝土 抗弯刚度 叠加 修正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数理工程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2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U398
字数 67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20.02.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艺霖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5 28 3.0 4.0
2 赵洪凯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0 0.0 0.0
3 李广宁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型钢
混凝土
抗弯刚度
叠加
修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州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8-3715
41-1275/G4
大16开
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7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7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