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应力辅助扩散模型建立了在表面效应和位错效应共同影响下的反应-扩散应力耦合模型,对圆柱形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电极中的电化学机械行为进行了探索研究.该模型可以捕获在恒电流/电压充电情况下,电极纳米材料中电极表面效应、位错效应、电化学反应和扩散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在不同无量纲充电时间下电化学反应应力与电极尺寸和反应扩散相对速率的关系,以及反应-扩散应力受表面效应和位错效应影响时,在不同电极尺寸下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表面效应和位错效应综合作用会在电极材料中产生额外的应力场,使反应-扩散耦合模型的应力急剧减小,甚至使电极材料的应力状态由原本的拉伸状态变为压缩状态.这样的结果增加了电极的机械稳定性,同时为锂离子电池更高的充放电速率提供了可能.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电极颗粒分布对电化学性能影响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
多颗粒模型
粒度分布
放电过程模拟
碳纳米管纸/纳米硅复合电极的锂离子电池性能
纳米硅
碳纳米管
导电纸
集流体
锂离子电池
EVOH-SO3Li/PET电纺锂离子电池隔膜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隔膜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EVOH-SO3Li
静电纺丝
电化学性能
硅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研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
包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离子电池硅电极的电化学-扩散耦合模型
来源期刊 电力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应力缩减 反应-扩散耦合模型 表面效应 位错效应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新能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199
页数 13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57/j.dlxb.2020.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剑秋 58 180 9.0 10.0
2 王飞 24 73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应力缩减
反应-扩散耦合模型
表面效应
位错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力学报
双月刊
1005-6548
14-1185/TM
16开
山西省太原市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12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