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Nintedanib)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5组,每组各6只.A组、B组与C组分别给予0.2%,0.05%,0.02%的Nintedanib滴眼液滴眼,D组给予0.1%地塞米松滴眼液,E组给予生理盐水滴眼,每组每天4次滴眼治疗,共14 d.分别于碱烧伤后第3,7,14天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情况,计算CNV面积在角膜面积中的占比(C/N).于碱烧伤后第14天处死全部大鼠,HE染色大鼠角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并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VEGFR-2和CD3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第3,7,14天,A组、B组、C组和D组的C/N均小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D组各时间点C/N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这两组与A组比较,或者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角膜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角膜VEGFR-2和CD31蛋白表达增强,与A组、B组、D组比较,C组、E组CNV旺盛致密,炎症细胞更多,角膜水肿跟明显,VEGFR-2和CD31蛋白表达较强,在表达较弱的三组里,A组的CNV最少.结论:Nintedanib对碱烧伤后大鼠CNV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且0.2%Nintedanib的治疗效果最佳.
推荐文章
苦参碱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苦参碱
角膜新生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Bevacizumab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evacizumab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bevacizumab
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intedanib对碱烧伤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来源期刊 眼科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尼达尼布 滴眼剂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160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78/j.issn.1000-4432.2020.07.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小天 13 13 2.0 2.0
2 周璐 3 0 0.0 0.0
3 龚雁 8 12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尼达尼布
滴眼剂
碱烧伤
角膜新生血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学报
季刊
1000-4432
44-1119/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46-30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