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小流域立地分异性及其植被适宜性问题,以青海大通安门滩小流域为例,选取40个典型样地,分别调查其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密度、土壤水分、植被类型等因子,运用聚类分析对小流域内典型样地进行汇总归类划分立地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主导因子.研究划分出5种立地类型,并采用立地主导因子分级组合法依次命名为阳平缓坡低海拔立地类型(T1)、阴陡坡低海拔立地类型(T2)、阴斜坡低海拔立地类型(T3)、阴平缓中海拔立地类型(T4)、阴陡坡高海拔立地类型(T5).得出主成分主导因子为海拔、坡度、坡向.通过对各立地类型的植被现状分析,归纳其存在的生态问题和原因,遵照适地适树原则,提出了植被优化建议:立地类型(T1)中油松、祁连圆柏纯林补植柠条等灌木优化为混交林;立地类型(T2)对青杨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实行择伐,补植青海云杉幼苗;立地类型(T2和T3)华北落叶松、白桦纯林适当疏伐后,补植青海云杉幼苗,加速自然演替.立地类型(T3和T4)应适当疏伐青海云杉纯林以扩大林窗.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碳平衡
作物
家畜
综合生产系统
碳排放
碳固定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景观格局配置模式
黄土高原
小流域
景观格局
模式
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环境效应与黄土高原构造侵蚀
青藏高原隆升
气候环境效应
黄土高原
构造侵蚀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通渭-渭源-夏河样带为例
能流
作物生产
家畜生产
海拔
系统耦合
Logistic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带小流域立地类型划分及植被优化配置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立地类型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植被优化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水保黄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57
字数 88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843/j.sswc.2020.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冬梅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95 1455 19.0 35.0
2 贺康宁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95 1820 20.0 38.0
3 张鹏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9 187 7.0 12.0
4 李平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7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5)
共引文献  (33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6(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7(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8(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9(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立地类型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植被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双月刊
1672-3007
11-498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82-71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14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