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综合评价紫云英与油菜不同配施比例对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种植模式,为合理发展冬季绿肥及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方法,于2017年10月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油菜(1/4M+3/4R),研究紫云英与油菜不同配施比例对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水稻产量提高了23.70%~30.26%,混播各处理的早稻和晚稻产量均高于两个对照处理,且早晚稻产量均是处理1/2M+1/2R达到最高,与单播紫云英和单播油菜相比,混播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抽穗期—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分别占成熟期干物质量的23.75%~37.46%和24.51%~47.71%.混播各处理的早稻和晚稻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比CK1和CK2处理要高,处理1/2M+1/2R的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达到最高.混播各处理的早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高于CK1和CK2,其中均是处理1/2M+1/2R最高.混播各处理的晚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CK1,处理1/2M+1/2R最高,比CK1显著高出11.17%(P<0.05),混播各处理的晚稻氮收获指数均高于CK1和CK2,其中处理1/2M+1/2R最高,分别比CK1、CK2显著高出22.08%、17.97%(P<0.05).[结论]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可以提高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及有利于氮素的吸收利用,以1/2紫云英+1/2油菜混播模式较好.
推荐文章
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定位试验
紫云英还田
双季稻
土壤肥力
产量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对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绿肥 不同比例 水稻产量 干物质 氮素吸收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551+.9|S565.4
字数 65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36/j.jjau.2020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248 4326 33.0 56.0
2 李萍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18 73 4.0 8.0
3 张鹏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6 24 2.0 4.0
4 杨滨娟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33 679 13.0 25.0
5 李新梅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2)
共引文献  (386)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4(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5(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6(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肥
不同比例
水稻产量
干物质
氮素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286
36-1028/S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44-10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55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