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尽管威利斯顿盆地Elm Coulee油田巴肯(Bakken)组的大部分产量被解释为来自基质渗透率,但储层性能指标图[例如估算最终开采量(EUR)]表明,异常高产的地区都具有次生(裂缝)渗透率.最近的研究认为,在Elm Coulee油田,基底构造控制了上覆沉积盖层的结构,从而控制了储集岩的性能,但尚未证明确切的控制机理.本文介绍了一种背形构造,在地震数据集中其覆盖在变形区之上.变形区由小垂直位移的断层组成,表现为扭性断裂的特征,涉及Bakken含油气系统和深部层系.当通过数据体追踪断层时,运用一个类比模型指导断层的内插和外推.在类比模型的帮助下,可以确定刚性基底的北西-南东向左旋走滑系统中背形构造和相关变形区域的跨阶步演化.该走滑系统位于研究区域以北,它可能是区域左旋Brockton-Froid断裂带的二级构造.背形构造四周,Elm Coulee油田的裂缝网络很可能会增强,这为EUR甜点位置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因此,建议给这样的变形区域定位,以利于在该油田形成一个可能的新勘探方向.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致密油形成条件的对比及其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
威利斯顿盆地
Bakken组
延长组长7段
致密油
致密油资源富集区与“甜点区”分布关系研究--以美国威利斯顿盆地为例
致密油
资源丰度
甜点
递减曲线分析
巴肯组
威利斯顿盆地
济阳拗陷沙河街组页岩与美国Bakken组页岩储层“甜点”特征对比
济阳拗陷
威利斯顿盆地
沙河街组
Bakken组
页岩油
储层特征
酒西盆地鸭儿峡油田志留系变质岩油藏的裂缝特征
裂缝方向
裂缝参数
核磁共振响应
变质岩
鸭儿峡油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美国威利斯顿盆地Elm Coulee油田Bakken组中段裂缝网络特征的控制因素
来源期刊 石油科技动态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
页数 1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科技动态
月刊
N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5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