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43秒,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地震,震源深度16km.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文中利用四川省地震局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资料,采用HYPOINVERSE 2000方法对四川长宁MS6.0主震进行重定位,并使用四川、 云南、 重庆和贵州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序列主震的双力偶机制解、全矩张量解以及中强余震序列(MS≥4.0)事件的双力偶机制解.重定位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主震位置为(28.35°N,104.88°E),震源深度为6.98km,为极浅源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表明,长宁MS6.0主震的发震断裂主要为逆断兼左旋走滑性质,且全矩张量解显示其含有一定比例的非双力偶成分.主震发生后,连续发生的中强余震序列表现为走滑和逆冲型断层机制,发震类型在空间上呈现分段差异分布的特征,反映了发震断层错动过程的复杂性.基于震源机制解确定的震源区域应力场方向与整体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整体区域构造主压应力轴方向由长宁地震前的NWW向变为震后的NEE向.综合长宁地区的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和余震展布方向分析认为,此次长宁MS6.0地震是在背景应力场作用下,长宁背斜上的先存断裂破裂引起滑动而引发的,发震断层为NW走向的高倾角逆冲兼左旋走滑趋势断层.
推荐文章
四川长宁MS 6.0地震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长宁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CAP震源机制解法
四川长宁地区ML 4.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反演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数字地震台网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S6.0 地震的网络舆情特点研究
长宁地震
24小时
关注热点
舆情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9年四川长宁6.0级地震主震及中强余震(MS≥4.0)的震源机制及其应力场
来源期刊 地震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长宁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长宁背斜 先存断裂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7-561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20.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广伟 15 20 3.0 4.0
2 徐志国 18 140 6.0 11.0
3 赵博 17 145 6.0 12.0
4 邹立晔 58 306 9.0 16.0
5 盛书中 6 52 3.0 6.0
6 梁姗姗 23 32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4)
共引文献  (231)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4(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5(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宁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长宁背斜
先存断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质
双月刊
0253-4967
11-2192/P
16开
北京市9803信箱
82-80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5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46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