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揭示大型浅水湖泊水体磷浓度对湖泊外源负荷削减和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规律,指导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态修复和管理实践,利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2005-2018年连续14年的太湖水体各形态磷浓度的月、季度调查数据,估算了太湖湖体各形态磷赋存量的季度变化,分析了太湖水体磷浓度受湖泊水位、水量、蓝藻水华态势(蓝藻总生物量及水华出现面积)等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连续10年的全流域高投入污染治理背景下,太湖水体总磷浓度仍未发生显著下降,水体各形态磷浓度在年际、月际及空间上的变幅大,不同季节和不同湖区总磷浓度的时空差异性大于14年来总磷浓度年均值的差异性;全湖32个监测点上、中、下3层混合样水体总磷平均值为0.113 mg/L(n=1788),其中颗粒态磷浓度平均值为0.077 mg/L,是水体总磷的主要赋存形式,溶解性总磷浓度平均值为0.036 mg/L,其中反应性活性磷浓度平均值为0.015 mg/L,占总磷浓度的13%;太湖水体总磷的赋存量介于410~1098 t之间,56个季度的平均值为688 t,其中冬季(12-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平均值分别为683、604、792和673 t,夏季湖体磷赋存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蓝藻水华态势和水情要素(水位)对水相总磷、颗粒态磷等主要形态磷的赋存量影响显著,蓝藻水华态势的影响可能大于水量变化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在水体营养盐浓度仍然充分满足蓝藻水华发生的背景下,气象水文波动所造成的湖泊水华面积及生物量的变化及大型水生植被消长带来的内源交换变化能引起水体总磷浓度剧烈变化,太湖水体磷浓度的稳定控制也依赖于蓝藻水华态势的稳定控制,由于太湖当前的蓝藻水华态势受气象水文条件变化影响甚大,短期内太湖水相总磷浓度稳定控制到0.05 mg/L的水质治理目标较难实现.治理策略上,若要实现太湖水体磷浓度的进一步明显下降,一方面需要大幅度削减外源磷负荷,另一方面需要大面积恢复沉水植被等.管理策略上,由于湖体磷浓度变化包括了较大的非人为因素影响,应将太湖总磷治理目标考核重点放在流域磷减排强度、入湖负荷等方面,科学看待气候波动等非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水相磷浓度波动.
推荐文章
太湖水深变化对氮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
水深
总磷
总氮
叶绿素a
水利工程
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太湖
叶绿素a
总氮
总磷
藻类生长
适宜浓度
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特性模拟
半分析法
光学闭合原理
模拟方法
后向散射系数
太湖水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湖水体磷浓度与赋存量长期变化(2005-2018年)及其对未来磷控制目标管理的启示
来源期刊 湖泊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大型浅水湖泊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气候变化 太湖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5
页数 15页 分类号
字数 15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8307/2020.01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5)
共引文献  (448)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4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5(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6(3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8(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14)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7)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型浅水湖泊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气候变化
太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泊科学
双月刊
1003-5427
32-1331/P
小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28-201
191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