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工业与文化联姻的文化制品,电影在中国诞生的初期就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播映等多重现实困境的考验.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电影以被迫性海外输出为突破口,以海外华人为主流受众,构建起早期海外传播的现实路径,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塑造出古典中国的文化形象.十四年抗战期间,"孤岛"的沦陷与电影工业的迁徙相同步,在内容娱乐化、政治隐喻性的逼仄表达空间中传统道德形象在影像世界中获得有限的表现和诠释.烽烟四起的解放战争年代,东北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基地南北呼应,共同书写了救国图存的国民众生相.尽管早期中国电影在发展道路中筚路蓝缕,但家国同构的文化形象始终伴随着电影创作的每一段发展进程,奠定了中国电影美学传统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拼凑起可供读解的关乎国家形象的影像记忆.
推荐文章
中国电影类型化电影发展研究
中国电影
类型化
发展
基于海派文化视域的早期中国电影研究
海派文化
早期中国电影
上海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启发和借鉴
跨文化传播
好莱坞电影
中国电影走出去
浅析未来中国电影海报的"再设计"
电影海报
民族文化
再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期中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书写变迁(1920-1949)
来源期刊 新闻春秋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国家形象 海外传播 民族影像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媒介文化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8
页数 7页 分类号 G210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战迪 54 62 3.0 7.0
2 穆童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期中国电影
国家形象
海外传播
民族影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春秋
双月刊
2095-4018
10-1063/G2
大16开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新闻楼705
2-897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