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震震源定位研究是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定位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微震分析的结果.随着微震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大量新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针对不同的工程研究,这些方法各有千秋.首先,通过收集并分析近20年来国内外比较盛行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其包括混合优化法、震源扫描算法、波速模型法和无预先测速法.然后,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主要分析微震检波器分布、首次到时拾取、波速模型和定位算法对微震震源定位的影响.最后,讨论地球物理学、声学、军事学等领域已有的先进定位方法在微震震源定位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1)优化传感器的布置,必须协调自动到时拾取、波速模型和定位算法之间的关系;(2)减小波速模型和首次到达时间对震源位置的影响是微震监测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3)采用射线追踪理论、逆时偏移成像和被动时间反转镜技术可对速度结构模型进行优化;(4)利用双波定位、信息融合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5)其他领域的先进定位方法在微震震源定位研究上具有潜在价值,可以达到微震震源定位更快、更准、更稳定的目的.
推荐文章
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深度定位
走时定位
波形反演
深度震相
联合反演
高频微震震源预测系统设计
高频
微震
震源
预测
系统
信号
多种群遗传算法在微震震源定位中的应用
矿区
微地震震源定位
多种群遗传算法
格雷码
漾濞地震震源位置分析
台网资料
震源位置
漾濞地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震震源定位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震源定位 影响因素 首波到时时间 波速模型 信息融合 发展前景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地球物理学Ⅰ(油气及金属矿产地球物理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8-60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6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38/pg2020DD01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翔 26 146 7.0 11.0
2 徐奴文 19 127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4)
共引文献  (350)
参考文献  (5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7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7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6(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7(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9(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1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2(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3(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4(2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震源定位
影响因素
首波到时时间
波速模型
信息融合
发展前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进展
双月刊
1004-2903
11-2982/P
大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楼113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8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