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为俯冲板片的形态、形变与流变(间接)提供了独特的约束条件.本文利用远震双差P波成像技术对伊豆—小笠原板片的复杂结构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成像,结果显示位于26.5°N~28°N之间的地幔过渡带(MTZ)中存在一个板片撕裂.撕裂以北,板片在MTZ发生折叠,在褶皱枢纽的正上方,剪切带内初期的黏性耗散形成了P波衰减区.撕裂以南,在MTZ底部板片发生翻转且平铺于MTZ的底部.2015年小笠原地震(Mw约为7.9)的震源深度约为680km,该地震发生在翻转板片的最北端.伊豆 小笠原板片的局部撕裂、剪切和屈曲表明,其经过上地幔和地幔过渡带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黏滞性.
推荐文章
马里亚纳海沟俯冲带深地震现状对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的研究启示
马里亚纳海沟
俯冲带
海底地震仪
海底电磁仪
马尼拉海沟
伊豆-小笠原下方660 km间断面的区域性差异
660 km间断面 N次根倾斜叠加 俯冲板块 伊豆-小笠原
俯冲工厂和大陆物质的俯冲再循环研究
俯冲工厂
俯冲再循环
沉积物俯冲
俯冲侵蚀作用
地幔内板片俯冲运动模式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俯冲的屏障与穿越机制
板片俯冲
地幔过渡带
板块墓地
下地幔
超级地幔柱
地幔对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伊豆—小笠原俯冲带板片的形态与形变研究
来源期刊 世界地震译丛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6-57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769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思青 2 0 0.0 0.0
2 H.J.Zhang 1 0 0.0 0.0
3 F.Wang 1 0 0.0 0.0
4 R.Myhill 1 0 0.0 0.0
5 H.Guo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地震译丛
双月刊
1003-3238
11-2368/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5号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