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涪江上游流域盆地地貌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的差异性.本文以 ArcGIS水文分析模块为技术平台,在研究区域内系统提取涪江上游流域盆地地表水系网络和涪江干流东西两侧36个亚流域盆地,并对亚流域盆地面积、周长、水系总长度、水系分支比、流域盆地演化阶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涪江干流河道东西两侧典型地貌参数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该区域构造运动、岩石抗侵蚀能力、降水特征等几方面因素与河流下切过程相关性的分析可知,降水条件和岩性差异并不是涪江上游亚流域盆地不对称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区域断裂活动导致的地形不对称分布格局及岩层破碎程度的差异是涪江上游流域地貌差异演化的主控因素.另外,涪江上游干流展布呈现出两个特征:涪江干流河道因雪山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的右旋(或左旋)走滑作用而沿断裂发生同步弯曲;涪江干流河道在北川-映秀断裂北侧由西北-东南流向转变为近正南流向,究其原因,主要是龙门山断裂带 3条主干断裂的区域性右旋走滑活动驱动该区域物质产生相应右旋运动,从而使长期处于断层右旋作用控制之下的涪江干流河道发生转向.
推荐文章
抚仙湖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数字高程模型
地貌
高程-面积积分值
水系分支比
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模式
涪江上游
泥石流灾损土地
土地资源化利用
黄家坝
青衣江流域地貌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
龙门山南段
青衣江流域
地貌特征
构造响应
岷江上游流域裂点分布及成因分析
河道纵剖面
裂点
岷江
地震滑坡
青藏高原东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涪江上游流域盆地地貌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
来源期刊 第四纪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涪江上游 流域盆地 地貌特征 新构造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系统科学时代的第四纪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8-156
页数 9页 分类号 P931.2
字数 68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20.01.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廷旭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81 461 10.0 17.0
2 李勇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8 2461 25.0 43.0
3 陈浩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31 51 4.0 5.0
4 杜华明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14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61)
共引文献  (31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7(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7(3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8(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涪江上游
流域盆地
地貌特征
新构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四纪研究
双月刊
1001-7410
11-2708/P
大16开
北京9825信箱
82-42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9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12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