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多倍于商业石墨负极的理论容量,但此类材料在储锂过程中会出现体积膨胀,导致活性物质粉化脱落,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以金属有机框架(MOFs)普鲁士蓝立方体为自牺牲模板合成了空心CuFe2O4立方颗粒,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CuFe2O4立方块的粒径范围在300~500 nm之间,壳层厚度为40 nm.电化学测试表明CuFe2O4立方颗粒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放电容量仍能达到742.4 mAh/g,出色的性能得益于颗粒的中空结构能够有效缓解因储锂而产生的体积膨胀,从而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电极颗粒分布对电化学性能影响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
多颗粒模型
粒度分布
放电过程模拟
直接融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3Ti5/3O4及其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直接融盐法
负极材料
Li4/3Ti5/3O4
基于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制备MnO2及其电化学性能
废旧LiMn2O4
λ-MnO2
β-MnO2
一次电池
超级电容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离子电池用CuFe2O4立方颗粒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来源期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铁酸铜 金属有机框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冶金·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M912.9|TF111.52
字数 31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64/j.cnki.ysjskx.2020.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书标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3 42 4.0 6.0
2 刘嘉铭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 4 3 1.0 1.0
3 钟采妮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 1 0 0.0 0.0
4 陈哲钦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 1 0 0.0 0.0
5 卢彦华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铁酸铜
金属有机框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双月刊
1674-9669
36-1131/TF
大16开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38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