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杏子川超低渗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尺寸细小,微观非均质性强,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差这一问题,开展了核磁共振测试下水驱油实验,研究了相同注入体积倍数下不同物性参数的岩芯样品T2弛豫时间的变化,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较大孔隙对应的T2弛豫时间较长,较小孔隙对应的T2弛豫时间较短,T2弛豫时间谱在油层物理上的含义为岩芯中不同大小的孔隙占总孔隙的比例,结合油层物理球形孔隙及毛管束模型,对实验所得T2弛豫时间和试验样品孔隙半径进行了转换,得到岩芯样品孔隙半径分布及水驱后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2和#3号样品在4.0 PV时的驱替效率分别为62.09%、57.41%和72.85%,其中#3号样品的物性参数明显不如#1号样品,但是#3号样品的驱油效率却最高,剩余油饱和度最低.因此对于超低渗储层,并不是孔隙度、渗透率越高,驱替效率越高,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驱油效率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核磁共振水驱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恒速压汞实验,开展特低渗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参数分析,研究平均孔隙半径、平均孔喉比、平均喉道半径等孔喉特征参数对水驱油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块试验样品的平均孔隙半径大小最大相差小于3%,因此平均孔隙半径不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微观参数.驱油效率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平均孔喉比这两个微观参数综合影响,因为整个岩石孔隙网络的互相连通是依靠喉道贯穿完成的,喉道对渗透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它是表征储层渗流能力的最重要参数,对于亲水油藏,毛管力为动力,平均喉道半径越小,小喉道所占的比例越大,毛管力的动力作用更强,渗吸作用越明显,对驱油效率的贡献越大;孔喉比是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微观参数,平均孔喉比越大,非均质性越强,储层渗流阻力越大,驱油效率越低.因此,对于超低渗储层,认识清楚储层孔喉特征参数分布,发挥渗吸与驱替协同作用,调整注水参数,降低非均质性对渗流场的影响,是进一步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关键.